刊于《苏州日报》2020年10月20日
潘福能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世界竞争格局、全国发展大局和区域合作全局,在新的形势下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牢牢把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大方向,把握好苏州在区域一体化中的角色定位,在一体化中展现苏州作为。
10月7日,苏州高新区召开纪念成立30周年大会。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苏州高新区30年来创造了众多“第一”“唯一”,打造了一个面向全球的开放之城、产业兴盛的活力之城、创新涌动的智慧之城、生态宜居的魅力之城。苏州高新区的发展秘诀无非两个字——“势”与“人”。所谓“势”,就是大势、运势、机遇,行事符合大势,才能事半功倍。所谓“人”,就是人的素质和精神。机遇来了,只有准备好了的人,才能抓住、用好,这种素质和精神在苏州高新区就表现为“团结、拼搏、务实、争先”的新区精神,在整个苏州则表现为“三大法宝”。
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之际,苏州高新区敏锐地感觉到了巨大的机遇,率先行动,主动作为。他们利用建设太湖科学城契机主动融入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利用上海各高新园区产业优势和外溢效应,突出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合作,对接虹桥商务区、陆家嘴地区,在现代服务业和高端金融资源引入上持续下功夫。9月5日苏州高新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海)投资推介会举行,22个总投资382亿元的重点项目签约落户。苏州高新区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抢抓发展机遇的做法对整个苏州都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要坚定大方向。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世界竞争格局、全国发展大局和区域合作全局,在新的形势下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牢牢把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大方向,把握好苏州在区域一体化中的角色定位,在一体化中展现苏州作为。
要展现大格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涉及多个省份多个城市的合作,合作的背面就是竞争,在合作竞争中不可能只得好处没有牺牲、只得利益没有付出,如果各地都只计较一时、一事、一地的得失,把好事往里揽,把“坏事”、难事往外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只能流于形式。省委主要领导要求苏州不能只以一个普通地级市的标准要求自己,也是希望苏州要有大胸怀、大格局,善于从全局、长远角度考虑问题,达到共赢的目的。
要依托大市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由政府倡导、规划和推动不假,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要取得成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必然要起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才更加科学、有效,也更公平、持久。要善于通过市场作用发挥各地优势达到优势互补,善于用市场机制解决在碳排放、水资源、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等方面的问题,要花大力气打破省界和地市间的行政壁垒,加快资源的合理有效流动。
要聚焦大产业。产业合作是长三角区域合作的核心内容,苏州要充分发挥好制造业基础好、产业链完备的优势,加大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以优质增量带动存量、改造存量、优化存量,以重大项目推动一体化发展。在产业布局、产业链合作方面,促进区域合作,用好长三角一体化平台,实现新动能培育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要善于利用上海市在资金、人才、技术和创新资源方面的优势,促进苏州的产业创新和技术应用转化为先进生产力。
要做好大后方。苏州历史上是上海的“后花园”和“外婆家”,苏州与上海血缘相通、语言相同、山水相连、产业协同,是长三角区域最靠近上海的“近水楼台”。苏州要按照“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做好长江、太湖的环境修复和环境保护,确保“一江春水向东流”;做好区域内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重点支持和做好长三角生态绿色发展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建好上海的生态大屏障;加快同城化步伐,让苏州成为上海人置业、养老、旅游的最佳目的地。
(作者系中共苏州市委党校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