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于《苏州日报》2021年7月1日“走向复兴——红星照耀下的苏城100年简史∙最美窗口”特刊
苏报驻高新区首席记者周建越
近日,位于苏州城西地标建筑之一的狮山广场透出信息:其已布局3年的苏州博物馆西馆今秋“十一”对外开放。静卧的狮子山,俯瞰了30年来脚下的变化——这个苏州高新区,从无到有,从建区之初的6.8平方公里到52平方公里,再到223平方公里的波澜壮阔。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这里以占苏州2.5%的土地、4%的人口,创造出苏州8%的经济总量,实现了GDP40%和财政收入26%的年均增速;‘高新’之上再创高新,苏州高新区正成为海内外英才前来安居乐业的美丽热土。”苏州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
苏州“城市会客厅”初露芳容
“家门口”就能听到顶级音乐会
“苏州高新区有市级博物馆了!”前不久,在第45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苏州五星级志愿者李忠琴,走进中小学校及社区等,开启30多场“文藤花开”——苏州博物馆西馆系列宣讲。
这个由10个边长25米立方体建筑群构成的市政府实事工程,所处位置正是狮山脚下原苏州乐园。乐园的搬迁,实现了“还山于民”!
在这里,投资54亿元,正建设高新区艺术剧院、苏州科工馆等,打造“东有金鸡湖,西有狮子山”的城市轴线,打造一个将公共文化、科技设施融入开放性山水公园的苏州“城市会客厅”;改变着长期以来城西缺少大型艺术剧院、文化场馆的历史。
不仅是离苏州主城区较近的狮山片区在努力进行着城市更新,就是在离主城区超过20公里的东渚地区,也建起了国内一流的专业音乐厅——苏州民族管弦乐团音乐厅。
今年5月末,一场让党史学习“声”入人心的《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经典音乐中的党史》主题音乐党课在这里举行。在著名指挥家彭家鹏指挥下,《国际歌》《红旗颂》《红色娘子军》《七律·长征》《我的祖国》等演奏得荡气回肠。
“真没想到,家门口就有专业音乐厅了,听到这么好听的红歌红曲,能让党史在经典旋律中展现,让教育在红色音乐中升华,感到很是兴奋!”一位家住东渚的老党员听后激动地说。
再往西走,在“中国刺绣艺术之乡”的镇湖,同样展现出骄人的变化。这里,非但有“国”字号中国刺绣艺术馆,一条1700米长的“绣品街”也刚刚完成改造,焕然一新。
在这个艺术之乡,两万多居住人口中,拥有近8000名苏绣从业者,培育出了2位中国工艺大师。
一个小镇,居然有近80件苏绣艺术品成为中国国礼赠送给国外友人,有近90件作品被世界各地博物馆或名人收藏。
而在10多年前,这里,还没有一个“红绿灯”。
开市客年内有望开门迎客
城市化让商超“飞”到百姓身边
连日来,在美国开市客工地上,建设者们还在冒着酷暑施工。这个总投资12.66亿元的项目,已完成近80%工程,有望年内开业。
自去年7月27日开市客在苏打下第一桩,进展速度惊人;从土拍落槌,到打第一桩,仅用了108天。苏州,有望成为开市客在中国大陆开出的第二家门店。
曾几何时,苏州因没有宜家、没有开市客,消费者专门赶无锡、去上海“赶集”。如今,在浒墅关城际路轴线上,就开设瑞典宜家、日本永旺梦乐城、法国迪卡侬、美国开市客,组成了世界级商超集群。
“在苏州高新区,2004年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楼;当年竣工的新地中心,成了江苏第一高楼。”走近狮山横塘街道“30年回顾展”,解说员都会如此对你说。
2007年,高新区首家国际豪华型酒店——苏州香格里拉大酒店正式开业,那是城西最豪华的酒店。10年后,龙湖、金鹰等一批当时苏州最大商业综合体建成,使城市面貌得到迅速提升。
不光是沿狮山路的主城区,在整个高新区,城市的变化可用翻天覆地来形容。
由于土地资源受限,高新区在建设10多年后,将“二次创业”提上了议事日程;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大力实施“中心区提升、北部崛起、南部融合、西部挺进”战略,成了高新区人的奋斗目标。
其间,太湖大道高架建成投用,轨交1号线穿城而过。开启苏州高新区“一路向西”发展的新篇章。
回顾过去10多年,苏州科技城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明星——从太湖之滨鱼米之乡,到如今苏州新硅谷;创造了一个以最短路途,寻觅城市之外宁静,既享山水之美又快速融入城市繁华的乐活之地。
“2003年前,科技城还没有一条像样的路。2004年,第一条路修建完成,全长3.5公里。因旁边有龙山,称为‘龙山路’。”一位参与建设的科技城干部向记者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全长9公里的太湖大道一期通车。2008年,太湖大道二期通车。两年后,太湖大道高架桥全线通车。至此,20多分钟就可从苏州市区到达太湖边的愿望得以实现。
大交通的通达,为科技城发展插上了翅膀,更为当地老百姓的生活与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
而在北部浒墅关,老镇改造、运河十景“浒墅关”的打造,正让这一地区发生着快速变化——将用164亿元打造“运河味、运河埠、运河调、运河艺、运河尚、运河梦”六大风情片区。
“你可曾想到,30年前,这里还只是一片低洼地。”浒墅关经开区经发局局长巢文宇介绍,经过这些年发展,硬是把一片十年九涝的“低洼地”打造成了国家级开发区。
在浒墅关,投资200亿元的陆家嘴·锦绣澜山项目也正在打造,总开发量将达108万平方米。其中,锦绣和陆坊商业,将于今年11月开业,包括新梅华、幸福蓝海、肯德基等知名品牌已签约入驻。
这里,正依托周边白豸山公园、运河公园、高铁公园等丰富的生态景观,让老百姓逛商场像逛公园那样惬意与方便。
苏州首个地下污水厂即将落成
“真山真水”拥有4个4A级景区
“投资7.8亿元,建个全地下污水处理厂;而上面,将是个美丽的城市公园!建在地底下的污水厂,不仅能让异味控制获得最佳效果,还可节约一半的用地。”
近日,经过两年施工的苏州首个全地下污水处理厂——高新区污水处理厂已接近尾声。其中,地下污水厂项目,9月30日将达到通水试运行条件;12月底,室外绿化及上部公园景观将完成。
城市变迁,不仅是高新区居民自身住宅条件的改善,环境面貌的改变也无疑在提升着整个城市生活的质量。
在高新区,素有“真山真水”之称,而事实上,在10多年前的高新区,秃山臭水并不鲜见。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阳山被开山采石。到上世纪末,依然留有被人为开凿形成的23个大小宕口。
“当时满山坡都是宕口,尘土飞扬。拖拉机的声音从早到晚响个不停,老百姓把当地山下的路叫‘水泥路’:雨天路上全是水,晴天都是一层的烂泥。”大阳山土生土长的文化学者钦瑞兴告诉记者。
在过去的10多年里,高新区及浒墅关硬是投入了数亿元,让这座“满目疮痍”的大阳山生态屏障,得以休养生息;让“伤疤”变成了一个个美丽的景观,大阳山也变身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眼下的浒墅关、通安地区,正围绕大阳山“城市绿肺”、大运河文化风光带、特色田园乡村等做好“山水田园”文章,持续擦亮苏州“四角山水”的西北生态核名片。
在通安,大阳山分支的树山,正在成为明星网红村。他们让乡村建设走整体发展之路,引进了“驻村规划师”,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形成了镇村相连文旅大环线。
“2000年以前,我们村民靠着1000多亩水稻为生,只能解决温饱问题。”村党总支书记吴雪春告诉记者,2000年以后,村里党员干部坚持带头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如今,茶叶、杨梅、翠冠梨已成为“树山三宝”。春赏梨花秋收梨,成了致富砝码。
从家门口的城市公园,到国家级森林公园、太湖湿地公园;目前,在苏州高新区,已拥有4A级景区4家、3A级景区2家,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全国特色商业街2个,先后获得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称号。
“一个区域拥有这么多生态旅游资源,这在全国开发区中也是极为少见的。”高新区旅游部门负责人曹琴向记者表示。
“太湖科学城”呼之欲出
“产城融合”走向第四个辉煌10年
“总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总投资100亿元;一所世界一流大学校区,两年后就将来到你的身边!”
提起“南大”,今年63岁的原姚市村村民邹文伯激动不已,他原居住地,现正在打造南京大学苏州校区。
“家门口有名校,对小辈的学习、教育,是最有效的鞭策!”邹文伯说,全村人都盼着学校能早点建成。
南大苏州校区坐落于美丽的太湖之滨——苏州科技城,这里也是苏州高新区行政中心所在地。拥有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江苏中心等百家“国字号”科研院所及研发机构。
这里,还引进了中移动研发中心、阿里云等100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正发展成为集研发创新、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生态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西部活力中心区。
不仅如此,这里正以南京大学苏州校区为核心,将周边10平方公里区域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太湖科学城。
“根据规划,核心区10平方公里,战略规划面积105平方公里,将辐射近一半的苏州高新区土地。”太湖科学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李艰告诉记者,在这里,太湖大道将横贯东西,形成最具活力的城市创新发展轴;太湖岸线自然延伸,将勾勒出独具魅力的太湖山水带。
而规划中的9号线、11号线轨交以及苏锡常城际线将为太湖科学城提供快捷方便的交通出行。未来的这里,将打造立足基础应用研究、构建全链条创新生态的“创新智慧之城”;立足国内、面向全球的“开放共享之城”;立足自然禀赋、融合科学人文元素的“美丽人文之城”。
在中科院苏州医工所研究员顾华东办公桌上,夹着4张具有纪念意义的照片。2008年11月中科院苏州医工所筹建揭牌。2010年9月该所喜迁“新居”。2012年11月该所正式通过验收。2018年10月该所进行十周年纪念。
“十几年了,我见证了中科院苏州医工所从无到有,从青山杂草间拔地而起。”顾华东说,变的是整个科技城的崛起,不变的是他从事了一辈子医用激光技术研究。
“那时,致远大厦是科技城的最高建筑;而现在看,它早已成小弟弟了。”几乎所有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
在科技城时尚水岸,这里集结着食、宿、游、购、娱等多种服务。而苏州科技城医院的建立,改变了几十年,百姓看病、做检查要跑到20多公里外苏州市区的不便。
同样,苏州高新区文体中心的落成,改变了东渚、通安、镇湖地区长期没有大型体育场馆的现状。而有轨电车1号线的开启,成为国内单线运营最长的有轨电车线路。
就在5月下旬,科技城大院大所智“慧管理平台”启用,“百家院所同创新”系列活动清单发布,这里正打造着苏州“最强大脑”,通过深入挖掘大院大所的创新要素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提高“溢出效应”,让“高新”之上再创高新!
在高新区,不仅有特色鲜明的百家大院大所,外商的研发生产能力,也是一支重要经济发展力量。
截至目前,高新区日资企业已达620家,4000多名日籍友人在此安居乐业。
5月下旬,在高新区人民医院开启了“苏州高新区中日友好门诊”。这是苏州首家由政府主办的中日友好门诊。
在高新区,已形成了完备的日资企业服务链,包括打造了日本风情街淮海街,引进了日本人学校、三井住友银行、泉屋、永旺、日航酒店,成为长三角“第一日资高地”。
在苏州高新区,一个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一个宜业宜居“产城融合”的国家开发区,正走向它的“第四个辉煌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