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高新区奋力拼搏、敢为人先,创造了众多“第一唯一”,打造了一个面向全球的开放之城、产业兴盛的活力之城、创新涌动的智慧之城、生态宜居的魅力之城。
下一个五年,苏州高新区怎么干?
中国共产党苏州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报告明确提出:苏州高新区要秉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打造创新资源最集聚、创新生态最活跃、创新协同最高效的产业科创主阵地。
9月25日,在参加苏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第十一代表团审议时,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许昆林说,未来五年,苏州高新区重中之重的工作还是科技创新。要承担起“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职责使命,打造产业科创主阵地,成为苏州建设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排头兵。要充分发挥大院大所集聚优势,增强创新动能。紧紧围绕“高”与“新”,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不断深化区域科技协同,构建创新共同体。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最优创新生态。
打造创新资源最集聚的产业科创主阵地
一直以来,高新区加快引进高端创新要素,增强创新主体活力和内生动力,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深度融合,产业创新能力跻身全国一流,使创新成为区域发展第一动力。先后引进清华大学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等超百家国家级院所平台,集聚近1000家国家高企,22家上市企业,3.6万高层次人才。高水平建设南大苏州校区和太湖科学城,以南大苏州校区为核心,建设环南大科创圈,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创新要素集聚高地。获批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未来五年,高新区将——
融入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建设创新资源最集聚的先导区
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度参与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环太湖科创带、G60科创走廊建设,强化与张江综合国家科学中心联动发展。主动谋求多方合作共赢,加快与上海所辖区域对接“全覆盖”,深化与驻沪领馆、高校院所、跨国公司、头部企业的创新合作,重点在集成电路、医疗器械、金融保险、航空航天等领域加强产业链对接,着力打造产业联动、创新协同、政策衔接、服务融通的共同体。
抓好人才这一关键资源。优化科技创新、招才引智系列政策文件,实行更优厚的引才政策。精心打造“智汇苏高新”“狮山人才”工作品牌,加大对高端人才的支持力度,持续优化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体系,构建全周期全要素扶持体系。制定新一轮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完善市场化国际化人才评价机制,推行重大科研攻关项目“揭榜挂帅”,开辟国际顶尖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打造全球一流创新人才向往集聚地。
集聚高端创新资源要素。依托中科院苏州医工所、清华大学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等超百家院所平台,强化原始科技创新、突破技术瓶颈,进一步打造创新策源新高地。高标准推进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建设,加强与南京大学各类平台合作,导入优质创新资源和项目。高水平编制太湖科学城总体规划,建好环南大科创圈,支持中科院苏州医工所等院所平台升级发展,建设太湖健康工程研究院,引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大科学装置,集聚领军型高科技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把太湖科学城建设成为上海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联动区、长三角地区产业创新中心重要枢纽、沿太湖地区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基地。
打造创新生态最活跃的产业科创主阵地
创新驱动发展是高新区永恒的生命线。高新区始终围绕“高”和“新”的要求,做强做优“创业者乐园、创新者天堂”两个生态,让蓬勃向上、技术超群的双创主体不断涌现、双创动能持续释放。加快科技创新孵化器、加速器建设,累计集聚众创空间65家,其中国家级10家。持续打造腾讯数字产业基地、苏州集成电路创新中心、医疗器械产业园等“双创”载体,全国唯一的上交所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基地落户。
未来五年,高新区将——
围绕“创业者乐园、创新者天堂”,建设创新生态最活跃的引领区。
做强做优创新载体集群。强化中国苏州创业园等载体平台建设支撑作用,打造若干高品质国际创新社区,提高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水平,完善“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服务,构建多维度产业创新载体发展新格局。进一步发挥区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医疗器械产业基金两大百亿级基金作用,重点打造全国集成电路设计第一区和“Medpark”医疗器械产业园等现代产业集聚发展新高地。
不断优化产业创新体系。强化顶层设计,推动产业特色化、集群化发展,构建“2+6+X”现代产业体系,持续发力招大引强,进一步提升招引项目质量,确保每年工业投资实现两位数增长。提升壮大主导产业,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超过65%。强力推进“智改数转”,两年时间完成三年工作任务。
持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支持优质企业通过挂牌上市、发行债券等直接融资渠道扩大融资规模,鼓励上市公司围绕主业开展资产重组、收购。深化对沪金融合作。加强与上交所合作对接,推进上交所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基地建设,精准服务重点科创型企业对接科创板。全面加强与上海保险交易所合作,发挥好长三角保险与科技结合创新中心作用,大力发展保险总部经济,推动保险业产品和服务创新,为高风险创新创业企业投保兜底。
打造创新协同最高效的产业科创主阵地
近年来,高新区大力促进政、产、学、研、金融合发展、协同创新,整合各方优势形成资源互补,协作开展产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加速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化。五年来,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年均增幅超30%,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迈上千亿元台阶,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2.8%、列全市第一。获批全国首批绿色园区、全国首批绿色产业示范基地等,姑苏半导体激光创新中心获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未来五年,高新区将——
促进科技和产业融合,建设创新协同最高效的示范区。
全面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重点支持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鼓励企业和院所平台加强产学研合作,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实施“三首”工程,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与应用示范支持力度。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充分发挥大院大所创新源头作用,坚持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强化大院大所保障激励,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紧紧围绕本土产业链实现高质量发展所亟待突破的核心技术与关键环节,大力推进大院大所、科研团队与企业、科技中介机构(技术经纪人)组建产业创新联合体。
完善协同创新空间布局。整合空间资源、产业资源,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定位、统筹协调创新发展,商务创新功能片区发挥创新和产业资源优势,打造产业、创新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新示范;先进制造功能片区建设高端智能制造示范区,打造产城融合发展新高地;科技生态功能片区高标准高水平建设太湖科学城,打造科技和生态融合发展新样板。
目标已经明确,方向已然清晰。下一步,高新区将认真学习、抓好落实市党代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变革,敢为人先、敢闯敢试,“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以“两区两前列”的过硬实绩,为苏州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作出积极贡献。(黄自刚)